音乐歌曲创作人徐立达,理工科出身的徐立达,从小就对音乐充满兴趣。音乐工作室,在作词、作曲、编曲、录音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着与音乐打交道的乐趣。昨天,记者采访了的作曲者、在上大学期间,他开始自学作曲。2002年,徐立达拥有了自己的“大舟音乐工作室”,主要是为单位和个人量身定做单曲。“这样做一方面能演示我的音乐激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推而广之。”徐立达不停地向记者展示着他创作的一些歌谱,热情地为记者播放着他认为不错的几首乐曲。歌曲创作人出发、由电视节目积累了人气的他,正式宣告转到幕前当艺人。音乐创作的《可惜不是你》,说到这首成名作,曹轩宾却透露起初并不想收在EP里,“不想再炒冷饭,被人说江郎才尽”,所幸公司想出妙招。
创作才华为人叫绝,填词功力在其风格上无人能及。在发言中方文山指出,在像新媒体崛起之后,互联网时代,伤害最大的不是歌手,也不是唱片公司,是词曲作者,只要歌红了,这个歌手本身的人气是受益的,然后评估这个歌手的人气,歌手本身就不靠音乐去赚钱,是靠经纪约去赚钱。但是词曲作者没有任何的活动,只是扎扎实实的做词曲,新媒体的崛起没有建立和平的付费机制,词曲作者就会变成被牺牲的音乐中人。以及一些副业,比如小餐厅。音乐不是主收入,可能是六四比,音乐收入只占我总收入四成。除非一个合理的付费机制确定了,否则整个产业链受创最大的是最原始端的生产环节。创作者的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是否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
双丰收的影视歌曲让众多版权经营者分外 “眼红”,也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及演唱者严艺丹除了声名鹊起之外,也没有能够从版权上得到应有的回报。严艺丹表示:“我创作了100多首词、曲作品,但从来没有拿到过一次预付之后的版税分成。在与词曲版权相关的所有商业行为中,只有作者的收人是一次性不可复制的,而无线增值、商业表演、网络下载等方式,制作一首单曲有时耗时几个月,成本很高,至少需要6000元。音乐工作室出售原创的歌曲成品,也为单位量身定做新的音乐。
制作单曲的顾客,音乐工作室在了解顾客声乐条件的前提下,先要帮顾客定位风格,并加以培训,以便更好地发挥演唱的长处,再依据顾客的音域、嗓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词曲创作。接着是帮助演唱者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内涵,指导其唱出特殊的艺术意境。后期还有录音剪辑、策划宣传等 “学校、公司、事业单位都是我们词曲创作的服务对象,校歌、厂歌、会歌、选手需要的参赛曲目,我们都会有针对性进行音乐原创。”音乐创作过于专业和抽象化,往往不能被世人接受,也就没有了推广的意义。“每个人对音乐的审美情趣、接受心理各不相同,只有能被随时随地传唱的音乐,才是好音乐。”问及以后的打算,徐立达说:“我会先尝试创作一些新鲜的生日歌、婚礼歌、情人歌等。工作室发展到一定规模,我还会试探着做歌星包装、影视剧主题曲的歌曲创作人,让音乐工作室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