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伴奏制作创作爱好者多的特点,以原创流行音乐为突破口,富有前瞻性地成立了全国首个打工歌曲创作基地——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举办了首届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音乐、文学爱好者,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近613件。其中,获奖歌曲亲爱的不要离开我迅速在全国各地传唱,原创及演唱者刘嘉亮也一曲唱红,成为华语歌坛的一颗新星。
有感于此,他从一首德国军歌中找到了灵感,和队友们创作了亢奋、激昂的打工歌曲《脚印》。《脚印》使用男声四重唱的方式,给台下的观众带来了音符扑面而来的浪潮,表现外来务工人员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大时代潮流。这首颇具军歌特色的《脚印》,获得了2012全国打工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银奖。崔臻和认为,正因打工歌曲与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紧密结合,是一种平民文化,也是一种“接地气”的音乐形式,才使东莞具有打工歌曲生长的肥沃土壤,具有产生全国影响力的条件,具有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的可能。东莞有志于打造打工歌曲的孵化基地,但又不仅仅限于创作打工歌曲。
一届的打工歌曲创作大赛稳步推进,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06年,第二届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537件;2008年,第三届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共收到参赛稿件591首;2010年,第四届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共收到来自广东、北京、天津、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大省市参赛作品1166首,欢迎的打工歌曲流行文化。两者相得益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音乐文化现象。在打工歌曲创作基地的基础上,东莞又构建了“东八区音乐创意园”,孵化出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人才。
一组数据显示,四届打工歌曲创作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000多件,公开发行5张CD专辑、5张个人音乐专辑和1张交响乐演唱会DVD专辑,发行总量上万张。其中,《快乐打工的男孩女孩》、《亲爱的不要离开我》、《想飞》、《放手》、《有种坚持叫成功》、《老磨房》、《蒲公英》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原创歌曲,也在全国范围广为传唱。从2007年开始,东莞锁定“音乐剧之都”的目标,先后打造了《爱上邓丽君》、《蝶》、《三毛流浪记》、《王牌游戏》和《钢的琴》等5部“叫好又叫座”的音乐剧,并在全国巡演,刮起了一阵阵音乐剧旋风。与此同时,随着东莞音乐剧创作生产基地、东莞保利文化艺术制作基地的落地,东莞音乐剧从“借鸡生蛋”的模式发展到“养鸡生蛋”的模式,重点培育属于东莞这座城市的音乐剧艺术精品。
2009年,东莞打工歌曲创作基地成立了自己的乐队——0856乐队,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了创作基地的原创作品,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音乐创演人才,如全国广为熟知的刘嘉亮、李坤雨,本地歌手零峰黄淳、霄航等。目前,创作基地音乐词曲创作人才有231多人,达到较高水准的演唱人才有42多人。除了打工歌曲大赛,东八区音乐创意园”还定期组织举办每月一歌、Band原创音乐节和“越唱越红”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打工歌曲,既反映了打工一族心声,又诠释了东莞原创音乐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原创歌曲创作者聚集于此,成为东莞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值得思考的是,东莞何以成为打工歌曲的,长期活跃于国内作曲界、东莞文化馆副馆长崔臻和给出了答案。他说,东莞有721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与这座城市一同欢乐,一同记录生活的点滴、生命的感悟,一同编织美丽的音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