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始人卢小旭的音乐工作室位于北京望京一座普通居民住宅楼里。在四层合计不到400平米的狭小空间内,吉他、电钢琴以及等专业录音设备透露出主人身份。不过,迥异于多数音乐工作室,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明星出入。音乐工作室,以下名噪一时的游戏配乐均诞生于此—天籁唯美的、欢快诙谐的、恢宏大气的等不一而足。八年前,当自由音乐人卢小旭偶然邂逅游戏音乐后,这块“磁铁”就牢牢将其吸住。如今,他已拥有三十余人的制作团队,制作超过1000首游戏音乐、音效语音以及游戏主题歌,客户几乎囊括国内所有知名游戏公司和部分国外游戏公司,例如腾讯、巨人、盛大、日本世嘉、韩国网禅等。
不少人仍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天堂红白机游戏音乐记忆犹新—《坦克大战》的开场音乐、《魂斗罗》中无限循环的背景乐、《超级玛丽》吃蘑菇、《马戏团》里钻火圈的音效等。当时,受限于音源和内存,游戏音乐往往简短且曲调单一。小旭音乐工作室音乐总监郭超告诉《环球企业家》,当时游戏音乐电子合成最多只能同时发出四个音,因此需要作曲者深厚的音乐功底。而到了90年代以后,电子硬件飞速发展,比特率的大幅提升使得游戏音乐迅速进入黄金时代。18把小提琴合奏、甚至交响乐实录均可置于游戏中。2012年,格莱美音乐大奖甚至将最佳器乐编曲伴奏奖颁给游戏《文明4》主题曲,游戏音乐地位早已不同往日。

卢小旭希望改变这一切。他曾多次拜访国外著名游戏音乐人,比如《最终幻想》、《铁拳》等游戏音乐作曲家崎元仁以及早期任天堂经典游戏音乐的御用作曲家光田康典等。卢发现日本游戏音乐在动漫产业中举足轻重,音乐人的版权甚至不会卖断给游戏公司,这些音乐人往往因出版游戏原声碟作为动漫周边产品销售大赚一笔。在日本,知名作曲家也因此人数众多,作品百花齐放,幕后大师亦有机会走向台前,如二十年间为宫崎骏所有长篇动画电影进行配乐的大师久石让那样备受敬仰。
对卢小旭而言,音乐虽作为游戏附属品,但已超越其本身的意义,堪称“第九种艺术”。游戏内容、风格、大小不同,游戏音乐形态各异,可谓“暗藏门道”。尽管不少游戏公司已跨入百亿阵营,但卢认为游戏音乐作为独立产业的金矿尚待挖掘,人才却颇为稀缺。多数游戏从业者音乐素养不高,专业出身的音乐人又不懂游戏,两者兼备者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做这行还需放下架子贴身服务—一支游戏音乐从创作到落地需要音乐制作人与游戏公司的多次碰撞、沟通、修改甚至重做。在国外,游戏音乐产业已颇具规模,游戏公司甚至愿意花费整个游戏成本的20%制作游戏音乐,而在国内音乐唱片业整体颓败的大环境下,游戏音乐破茧难立,通常配乐者的名字不会被打到屏幕上,公众认知度也很低,亦缺乏工作成就感,游戏公司用于音乐制作的。
影视音乐与音乐有诸多相通之处,但最大区别则在于前者是线性的,后者则需交互性。因此,好的游戏音乐制作人必须重视游戏体验,甚至成为资深玩家。2005年的一天,小旭工作室接到腾讯棋牌类游戏配乐订单。在进行纸牌游戏音乐创作时,音乐人的灵感突如其来—财主和农民的角色极具中国特色,颇符合铜锣等民俗打击乐元素;为了凸显现代感则可加入电音元素;为了令游戏妙趣横生,音乐制作人则将整个曲风定位于俏皮与欢乐。
中国强大的音乐制作团队——吴颖音乐工作室:www.wy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