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伴奏制作人看来创作赈灾歌曲是音乐家的职业敏感和专业所长所决定的,“赈灾歌曲不是为了某一次地震而存在的歌曲,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永恒的爱。”同时,他们也对赈灾歌曲热潮引发的音乐人自身定位、国内流行音乐创作现状等话题进行了集体反思。中国新世纪音乐代表人物之一,太合麦田开始便从事流行音乐的创作,是中国流行音乐明星制造体系中的第一代音乐制作人。当时,他的好朋友正好在四川,另外,汶川地震的时候邓伟标去了灾区,“我知道那种惨况,所以会有种很强烈的坐立不安的感觉。
全国演艺界便纷纷开始行动,他们除了通过微博、视频为灾区人民祈福,很多音乐人、艺人也参与了赈灾歌曲的录制。广州文艺界也在行动,仅仅1天时间,广州本土知名音乐人邓伟标、李广平连夜谱写了大型赈灾晚会主题曲《爱得起》;广东本土院团南方歌舞团的很多成员自发参与歌曲录制和赈灾义演;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音乐总监王厚明与他的“梦想汇公益”团队一起制作了一首为雅安地震特别制作的MV《爱让梦想来》,得到了多位电视台主播的鼎力支持。
另一方面,一向热心公益的著名歌手韩红却发表微博称,质疑这种“爱心创作”。“唱歌对他很重要、除了职业音乐人,从事了21年新闻工作的业余作词人曾鸣,继一曲歌颂郑益龙英雄事迹的《珠江英雄》之后,又再度将雅安地震写进了他的“新闻主题歌”。他说:“我必须面对自己被事件冲击的感悟!”
同时太合麦田参与赈灾歌曲的录制。稍后,韩红再度在微博发声,指责“伪词曲作家”“每有灾必写歌找名人唱”的行为。赈灾歌曲是不是搞形式主义,借灾难炒作?这一话题顿时引来无数网友热烈探讨。
当天下午5点他才回到广州,但在回家的途中他便开始直接创作了,“这是很普通的条件反射,就像记者看到地震想去第一现场写稿一样,这就是一种职业本能,或者说职业敏感。”《爱得起》是一首比较庞大的歌曲,干一个通宵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当晚,他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40分,当结束时,他不禁说出,我做完了一个职业音乐工作者今天该做的事情,终于可以睡觉了。”整首歌的编曲中管弦乐的比重很大,“我在编曲上还是想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以及灾难对人类带来的沉重感,所以音乐前面是沉重的,后面是比较宽厚的,太合麦田通过交响乐团加上大合唱来体现一种团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