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作室歌剧论坛邀请到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的10个国家的20名嘉宾。国际方面,英国皇家歌剧院、意大利圣卡罗歌剧院、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美国西雅图歌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殿、波兰波罗的海歌剧院、阿曼皇家歌剧院的院长、艺术总监参加,他们中不少已是第二次甚至第四次参加。国内方面,除国家大剧院外,中国歌剧舞剧院、总政歌剧团、香港歌剧院、重庆歌剧院、湖北歌剧院出席。
中国歌剧的发展可谓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的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那么歌剧是以音乐演故事,那么用什么样的音乐来演故事呢?所使用的音乐又怎样去演故事呢?”对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要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国际化、时代化、个性化”。不管是老一辈的作曲家,还是我们新一代的音乐人都从中得到了好处、经验和发展进步。
罗怡林以歌剧《洪湖赤卫队》为例,指出该剧的成功主要是音乐的成功,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音乐是来自于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它是典型的扎根在民族民间和戏曲音乐肥沃土壤中的歌剧音乐之树,其中有楚剧因素、民间说唱因素。“我们力求在我们民族音乐地土壤中,长出我们自己的新的歌剧音乐之树。”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介绍,五年来大剧院原创和制作歌剧一共是24部。其中原创中国歌剧5部,西洋经典歌剧19部。演出场次一共是244场,接待观众3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到80%以上。大剧院能够保持旺盛的制作热情及效率,归结起来有几下几点,即创作目的单纯,运作过程严谨,生产保障有力,排演持续有计划。同时剧院通过歌剧剧目的制作,汇聚了国内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与剧院一起共同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歌剧,为中国歌剧艺术的繁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能走向世界,让世界的观众来欣赏,我想这就是我们大剧院制作歌剧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