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音乐制作界260余名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一起,畅谈其音乐创作的感受。该活动由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肖雅瑜出席。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中学校歌制作音乐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
作曲陈儒天介绍,黄梅戏的音乐创新路走得很早,“但从来没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也必须立足于传统,所以想要让戏曲与音乐两全确实很难。”陈儒天说,《徽州往事》使用了一些老黄梅戏的曲调,但在音乐的旋律、乐器的使用、音乐的制作方面都有不少大胆的创新。另据介绍,该剧的所有音乐都是在南京录制的,乐器的使用也非常丰富,“除了葫芦丝没用,基本上戏曲里面能用到的,声音好听的中外乐器都用上了。
作曲家孙建安表示:“其实戏曲的音乐层次应该更加丰富,在乐器的使用上也应该做‘加法’,相比之下昆曲在乐器使用方面偏于简单,未来我们也会进行这样的尝试。”南京越剧演员、梅花奖得主陶琪说,黄梅戏一直走在各种戏曲创新的领先之路上,越剧也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不仅仅是音乐创作,在对待剧目的态度上和对很多细节的处理方面,中学校歌制作都有值得学习。
音乐的器乐创作的相关知识,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好词曲的经验,在他看来,只有坚持传统,坚持创新,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好歌好曲。“每一个好的词曲作者,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形态,认真去倾听百姓生活中的声音。”赵季平认为,对民族音乐和民间生活的感知、理解是音乐创作必不可少的要点。音乐让不少年轻的观众颇感惊艳:“原来黄梅戏也可以这么洋气、好听!”昨天下午,南京市的戏曲音乐创作者和昆曲、京剧、越剧方面的专家,与《徽州往事》的作曲、配器、编剧等主创人员齐聚一堂,交流中学校歌制作音乐创作心得。
吴颖音乐工作室:www.wy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