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华乐论坛”颁奖音乐会上,于源春演奏香港音乐制作家罗永晖的琵琶协奏曲《千章扫》琵琶音乐,流传久远,从历史上第一本琵琶谱《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华氏谱》 1819)刊印之时算起,迄今已近两百年。琵琶演奏技巧的繁复、广州伴奏制作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从有谱记录以来,就已经呈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加之各传统琵琶流派的确立与谱本文献的完善,更令其在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超出了其他中国民族民间乐器,故近年来已有学者参照古琴“琴学”的文化构成而试提出了“琵琶学”的概念。
第一个必须被提到的就是刘德海。刘德海对琵琶的贡献毋庸赘述,他对于传统技法的拓展(泛音、人工泛音、绞弦) 、重构(反正弹演奏法组合),广州伴奏制作以及对新音色的敏锐捕捉和创造性的运用(上弦音、弱音、山口拨弦),影响启发了大批职业作曲家,而他本人的创作目录从“人生篇”、“田园篇”、“宗教篇”到“新十三大套”,以及大量的练习曲及改编作品,无论从艺术品格还是创新度,即便单纯仅从数量来看,均可堪称是琵琶创作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掀起了中国当代文化浪潮,当代琵琶音乐创作也是这热潮中的一股激流,且持续至今,热情、佳作不减。纵观80年代以降的当代优秀琵琶作品的作者,职业作曲家占绝大多数,不论是专门为琵琶创作独奏曲、协奏曲,还是将琵琶纳入其重要作品编制,均可见琵琶这件乐器是受到了作曲家们极大的青睐和重视的。此外当然也不乏一些躬身于创作的琵琶演奏家们,他们驾轻就熟地以自己的演奏经验大胆地涉足创作,广州伴奏制作写出了与职业作曲家不一样的角度。
吴颖音乐工作室 http://www.wy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