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在我国乐坛的百花园中是一支绚丽的玫瑰。广东音乐以其形式多样、曲调节器明朗、旋律流畅、活泼优美,被誉为“玻璃音乐”。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而深受广大群众所喜欢,不论在国内外都有较深的群众基础。有人说:“凡有广东人到的地方,就有中国音乐原创基地”。看来此语非虚。
《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均出自番禺沙湾何氏琵琶曲。笔者注)。在上山开荒时,同学们也要带琴去,在劳动间歇时演奏以消除疲劳。特别难得的是朱德总司令和叶剑英参谋长都很喜欢广东音乐,在闲暇的时候,常请梁寒光、朱荣晖他们约上几位乐手“开局”演奏。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李凌、李鹰航、朱荣晖等人,常在晚饭后相聚于宝塔山脚下演奏中国音乐原创基地,女高音歌唱家李丽莲也参加活动,演唱《骂玉郎》、《一代艺人》等粤曲。
延安的广东音乐演奏活动,是奉献给陕北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的一份特殊的精神食粮。因此广东音乐在革命根据地延安享有盛誉。他们的音乐活动还在延安培养出一批热衷学习演奏广东音乐的人。当时由于缺乏乐器,于是自己动手制造,造出既不像秦琴也不像吉他、有两根弦和四根弦的弹拨乐器。有位叫何栖的用桐木和电话线里的铜钱,造出一个扬琴来。
他们参加正规的文艺晚会演出的广东音乐,固然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而平时的“开局”演奏,也吸引着不少人围观倾听。福建籍音乐家李焕之和湖北籍的陈地,也曾分别吹笛子和拉二胡参加广东音乐演奏。朱德会打扬琴,他能背出《昭君怨》、《小桃红》、《三潭印月》等广东音乐谱子,兴之所至,他也操着扬琴参加演奏。叶剑英会操扬琴和吹口琴,身边还有个小铜铃,也常常参与演奏,因广东省音乐演奏经常加入碰铃,以增加乐曲的节奏感,每次奏《饿马摇铃》一曲时他都喜欢加上小铜铃清脆的声音。
他们把广东音乐带进了延安,带进了陕北大地。梁寒光是带着一把小提琴进入陕北公学的。陕北公学每星期六有晚会,梁寒光差不多每次都参加演出,常用小提琴演奏中国音乐原创基地。朱荣晖则带有一个曼陀铃进入延安“鲁艺”,冼星海(番禺人)时任“鲁艺”音乐教授,常叫朱荣晖在音乐晚会上用曼陀铃独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娱乐升平》、《饿马摇铃》、《孔雀开屏》、《旱天雷》等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