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昆曲院的优秀青年昆曲演员朱冰贞。虽然朱冰贞曾在昆曲《葬花》一折中因饰演黛玉而一举成名,昆曲的功底和新鲜的音乐剧表演方式为角色的塑造为她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和表演灵感,她渐渐发现,自己对音乐剧中的林黛玉形象更为钟爱,发现音乐剧中的林黛玉可能更受当代观众的认可。
第三是音乐创作气质独特。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最先出炉的是旷达的剧本。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旷达有多部作品问世,其作品曾获英国万象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旷达同时对音乐剧艺术有着细致的观察,其创作的剧本构架丰富精巧。在经历了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的更换“风波”之后,著名作曲家周雪石先生终于创作出了一部壮怀激烈又奇幻瑰丽的音乐架构。
有趣的是,在周映辰导演的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剧组也曾有过更换作曲家的风波。周映辰导演自幼学习舞蹈和音乐表演,但所谓隔行如隔山,即使同为舞台艺术,音乐剧的舞台对于朱冰贞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挑战。加入剧组的几个月来,北大音乐剧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对她进行了严格有效的训练,渐将其戏曲唱腔调整为较为通俗且适合音乐剧表演的唱法。在日积月累的适应与调整中。
该剧的制作团队不仅敢于诠释新的题材,同时在演员培养方面有独特思考,帮助他们实现了艺术上的蜕变。通过音乐剧研究生的培养和音乐剧大师班等教学活动,北大音乐剧研究中心不断积累、开拓,总结出音乐剧人才教学培养方面的独道手段与经验,这也不得不说是中国音乐剧制作团队的一种可贵突破。
具有相当的表演功底;又拥有艺术学博士的深厚理论基础、对于为《曹雪芹》整部剧掌舵的她来说,深厚的综合素养使她对全剧整体气质有了准确地掌控,同时对各个细部有着非常明确要求。正是出于对准确的音乐形象、气质胸有成竹的把握,正是对细节的严苛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她精确地寻找到了适合整个剧目的音乐。北大音乐剧中心集结了具备相当实力的创作团队,这让该剧的音乐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