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娱乐节目比如俄罗斯就报道《小鸡小鸡》,说有人听疯了爱死了,有人大脑听短路了,把它当作中国流行文化符号,甚至还把老子、孔子、李小龙都搬出来了做比对。公司主题歌制作是一支好玩的音乐,人们还不习惯它是一支娱乐产品。对,它不常规,横空出世,人们还用以前的视听习惯去衡量它,这需要时间去适应的。
音乐本身应该不拘一格,只要作品没有真正的道德低俗。如果有人想听有歌词的歌,我也可以有,而且是大把大把的。王蓉: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对音乐的潮流大家是英雄所见略同。但2003年11月我先推出《我不是黄蓉》,2004年她就出了《看我七十二变》,编曲、音色、舞蹈的速度都是一模一样,我们都是参考的痞子阿姆的《WithoutMe》,她比我晚了三个月。
有的恶评骂得很露骨,就是人身攻击。再不就是给你直接盖上一个“恶俗”的标签。恶评者,能给我讲一下这首歌到底低俗在哪里?模仿大自然中动物叫的口技在中国已经流行千年,《小鸡小鸡》里面的鸡叫,在中国我也不是第一例,有一种音乐形式叫飞歌,在两座山头上对唱,用动物的叫声来表达,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公司主题歌制作在一首流行歌里就不行?看见新鲜的东西一出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印上“异类”、“有病”的印章。
广州日报:蔡依林最近推出《呸》时,也有捆绑《小鸡小鸡》做宣传,与你比较,你知道吗?她最新的那首《电话公主》,也和我们去年讨论过的一首作品相似,包括粉屋子和拿电话是一样的。她的《呸》也弄成神曲风格,她的RAP和我的《坏姐姐》的中间部分相似,可见她是在关注我们。
签约大国唱片,公司主题歌制作出了两张专辑,都是从我自己写的近百首歌里挑出来的,也算少年成名。从大国解约后,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来弄,很辛苦很茫然。从2008年自己组建公司,学习、积累、磨合,虽然也推出《要抱抱》、《爱爱不爱》,但是并没有大火,都达不到我想要的状态。我的公司并非大财团,去打造的每一首歌,都是我自己商演挣来的钱,《小鸡小鸡》就砸进了二百万。做神曲也是适者生存的无奈的选择,通过它把局面打开,我就会有更多的精力、金钱投入到想做的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