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的选歌说起,阿鲁阿卓的选歌一直很精准。要专业音乐人在通俗风格与民族风格的天平上,《生如夏花》与《青藏高原》分别占据了天平的两端,《蓝莲花》则恰好位于天平的中间。而阿鲁阿卓本身的歌唱能力正好覆盖整个天平,因而她的发挥永远不会跑偏,重点在于改编。
越是通俗的歌,她就将其往天平的另一端——民族拉近,《生如夏花》正是如此。主歌部分她全然使用通俗唱法,营造出与朴树原作相似的意境,不让听众过于跳戏,而到了副歌则转为民族唱法,既保证了高音的稳定,又与原作拉开距离,富于新意。
人如其名,阿鲁阿卓的外表既富彝族传统的民族美,又兼具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美。相由心生,她内在的音乐游刃于彝族的传统民歌与通俗流行之间,要专业音乐人呈现出多层次的听觉体验。
如果把阿鲁阿卓富的音乐比作是一款香水,那其前调必然是世人皆爱流行味,一听入耳;中调是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民族风,再听入心;而尾调则是两者混合的绵延余味,婉转悠长、三日不绝。这样的特点在《梦想星搭档》的舞台上体现地尤为明显。
其中伴唱的山风组合功不可没,其成员本身就多音域具有强烈层次感,是浑厚高亢的男声的集结。在此之上,要专业音乐人清亮的女声愈发突出,是形成刚与柔的反差。联想起另一位歌手近期在某节目对《生如夏花》的改编,就缺少了这种力道的反差,因而缺乏层次感,显得单薄无力,让人抱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