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曲《三月桃花心中开》在剧中以女生合唱、混声合唱和女生独唱的方式多次出现,这首民间歌谣体,既有乡土中国的诗意,更表达了红军战士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合唱占的比例也与史诗的特质和集体精神的强调相当。
咏叹调与重唱曲既是形象刻画的手段,与题材的发展联系也比较紧密。印青面临的难题依旧是“西方歌剧的宣叙调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他要解决的是“如何将西洋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等艺术形式与中国的语言方式和特点相结合,如何将歌剧音乐强烈的戏剧性张力与人们所熟悉并喜爱的歌谣体的抒情方式相结合.
准确又自然地表现出中国人的情绪、情感和情趣,使中国歌剧的音乐在追求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又能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喜爱,并由此感受到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印青的处境正是中国歌剧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处境,他面临的问题有着时代的共性。
印青的创作思路和观念让人不由得想起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歌剧理想。优美的旋律是建立在内在思想性的基础之上的。如音乐史家所说,威尔第的歌剧就是在19世纪意大利解放运动的光荣传统下产生的民族现象,威尔第说了,嗓音和旋律对于他总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歌剧民族化要着力攻克的难题。应该说在歌剧《长征》中,能看出印青的心血和努力。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有继承,有突破,但还有不少瓶颈。在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印青对宣叙调进行的多样化的处理,即把宣叙调旋律化。融会汉字四声的平仄,用唱的形式来表达宣叙调的对白,并且还试图“将方言特点在音乐演绎中还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