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11月3日国家大剧院[微博]舞蹈节迎来了又一部根据莎翁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与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联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珠联璧合的舞蹈盛宴。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芭蕾编导大师约翰·克兰科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他打破了芭蕾程式化表演的旧有模式,让戏剧性在芭蕾中得到最大化的呈现,令“戏剧芭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克兰科版“罗朱”已经成为包括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芭蕾舞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在内的诸多芭蕾名团的经典保留剧目.
然而能够最原汁原味呈现这部作品原貌的还当属在1962年首演该剧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当大幕徐徐拉开,人们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16世纪的意大利小镇维罗纳。晨光熹微的石板街道上静谧安宁,随着天光渐亮,小镇开始渐渐充满了生活气息。正如舞团艺术总监里德·安德森所说:“对于观众来说,舞台的灯光亮起,一切就开始了,你不需要事先知道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将在舞台上呈现。”
当晚的演出由舞团首席明星戴维·摩尔与埃莉萨·巴德尼斯共同出演男女主角,两位外形靓丽、表演细腻、技巧精湛的年轻舞者精准而严谨的呈现了莎翁原著中角色的年龄感。在他们二人的诠释下,克兰科的舞蹈犹如生机勃勃的泉流,流畅而充满激情,将一副小儿女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整个舞台洋溢着青春爱情的甜蜜气息,极具感染力。
该剧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三段爱情双人舞。假面舞会上初相见的男女主人公,紧张与羞涩难掩内心的悸动,却碍于舞会的环境每一次传情达意都带着掩人耳目的闪躲,平静的表面下内心暗流汹涌,舞蹈编排中见不到古典芭蕾程式化的影子,却将高超新奇、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术动作不留痕迹的融入其中,即便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看来仍是极具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