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音乐书房”,一侧是各种音乐设备,一侧是整墙的书。“做音乐累了就去看书,看书累了就继续做音乐。而且做音乐的时候,乐器声音特别大,摆满了书还可以吸音,免得吵到邻居。”有闲情就喜欢读书的张超,虽然也常网购图书,但更喜欢拿到实体书的感觉。“从网上买书的时候不能翻阅,有的拿到之后发现不适合,就束之高阁了。
但是实体书你可以翻看,觉得合适才买。就像买衣服,肯定是试了之后才知道合不合适。”当我在世界巡演过程中收到获奖信息时,我花了好一会儿去确认这个信息,我当时就想到了那位在文学史上拥有伟大形象的莎士比亚,我想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剧作家,他认为他写的文字并非是进入文学,而是为戏剧舞台而生。
因为“读书慢、记忆力不好”,张超习惯做读书笔记,光是笔记本就用了好几本,“做笔记很关键,尤其是做音乐讲究素材的积累。”有了什么热门的书,张超也会买来读一读。“如果确定了下一首歌的主题是什么样,会买相关的书籍,比如创作民族风的歌,会看看《诗经》等。”
喜欢通过读书寻找音乐灵感的张超,还从音乐角度为读者推荐了两本书:范钦慧的《大自然的声景》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大自然的声景》对于我们怎么去认识自然界的声音,对自然界的声音有了详细的解读。
现在做音乐更多的关注电子的声音,自然的声音很少去用了,这本书给我一个启示。木心不光是文学上有造诣,在音乐上他也作曲。音乐和文学关系太密切了,文学上也会有美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