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作室音乐竞技类节目《我是歌手》播出开启了属于实力唱将们的争霸时代。节目几乎将以往音综的“选秀”模式,选手全部是专业歌手,其中不乏“歌坛大佬”,节目模式也全盘服务于“竞技”,强调通过竞赛的形式寻求真正的“歌王”,除了每期节目的投票排名,还有残酷的淘汰与突围,节目可看性更上一层台阶。
节点或许在2017年。此时的《中国好声音》已经播放了四季,中间历经更名风波,在审美疲劳之下难出爆款,《我是歌手》也播放了五季节目,尽管热度仍在但关注度逐渐下降,市场需要新的“血液”。国内的综艺导演们将目光放在了选秀和垂类音乐两个方向上。
2017年的夏天,有两档音综异常火爆,一是捧红了毛不易的《明日之子》,二是捧红了整个说唱品类的《中国有嘻哈》,他们正是两个方向实践者的成功案例。《明日之子》再度沿袭“快男”式的素人选秀,主推音乐偶像养成,并引入厂牌概念,音乐制作展开更多元的竞技,节目重点在此回到“选手”本身,强调打造“明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