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作室音乐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受众进一步被分化,音综也难以再像从前一样缔造符合大众审美的佳作。
音乐“工业化”要求,什么人干什么事要被更加细分,提高效率成为工业社会的需求。但注意力经济时代,“前台”被投以更多关注,杠杆失衡,工业流程变得愈加畸形,在效率与收益的双重挤压之下,音乐本身也就成为无灵魂的商品。但“翻唱”与“原创”之间的所谓冲突却不会在这档节目中出现。一定程度上,“翻唱”的形式与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在很大范围里达成了较为高度的统一节目给到的情感体验是很一致且十分平和的。这与《声生不息》在大众视野中的成功其实是一个道理,这些综艺成功塑造的是一种氛围,歌曲承载的情感价值让人们共鸣。
“音乐制作”与“原创”并不存在非黑即白式的矛盾。反映在音乐综艺这一品类上,则是音乐与综艺的“比例”问题。在此前音综发展过程中,综艺感往往由新奇的节目形式承载,早期《好声音》的转身抢人,后来的《蒙面唱将》《跨界歌王》都是以新奇的节目形式带来话题度,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灵感也在消耗殆尽,“综艺”的部分就更加依赖“剧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