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古称吴郡。自文字记载以来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穿行在新区的高架桥上映入眼帘里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和正在施工的建筑群,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虎丘塔已经成为苏州城的标志,充满了一丝神秘的气息。又因城西南有山曰姑苏,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更名为苏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所谓剑池是在的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中国著名古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酒店大床上的时候,感觉到了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吃过丰盛的早餐,离开温馨舒适的酒店,开始了浪漫的苏州之行。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
通过那座刻有吴中第一山的山门,缓步来到一座古老的石桥上,桥下方缓缓流淌的河水、古旧的木船、蓊郁的树枝伸向河床 。苏州在春秋时期做为吴国的首都,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此处,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几乎伸到的河的对岸,河水变得更加黛绿。耳畔已经听不到街上嘈杂的汽车喇叭的声音,静谧、幽远,恍如隔世。
顺着斜坡缓行而上,一块石头、一口井、一座墓碑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山路旁郁郁葱葱的树林,使得空气越发清新。一条弯曲的小路,从剑池的上方来到虎丘另一个著名的景点虎丘塔。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十八景之经典。此塔建于宋代(公元961年),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石阶上布满青苔,蜿蜒地穿过树林,伸向远方。
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剑池。当时曾刷洗苔藓,核实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载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剑池水干,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做为世界第二斜塔,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朴雄奇,早已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评为“天下第五泉”。从剑池的上方走过那座拱形的石桥,仍然感觉到剑池的幽奇神秘。
剑池是竖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据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这样夸大的描写,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作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肯定很大,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从虎丘后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种种迹象分析,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呈王墓而设计开凿的。墓门后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种秘密。但是吴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尚是千古之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