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剑池的前方,只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可见“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
狮子林内的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在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狮子林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正在盛开的荷花布满了池塘,虽在北方已略感凉意,而在这秀美江南,仍然可以欣赏到清荷绿莲在你的眼前飘渺而过,不得不为呈现在这里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的美景所倾倒。
又看到了那条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缓缓流淌了二千四百年的京杭大运河,宛如一位女子:窈窕、秀美而静谧。她纵贯南北六省市十八座城市,沟通了我国中东部平原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总长近1800公里。运河两岸那些烟雨中的楼台、清晰可识的古迹、幽深的宅院、湖泊中的莲舟、古老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城池和在大运河上周而复始的一队队驳船……一切都恍如隔世,渺如云烟。站在古运河的堤岸上,恰如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见。大运河风华依旧,我们的队伍也渐行渐远……
从虎丘到达苏州园林的经典之地—狮子林,这里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为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神僧而创建。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的普应国师——中峰神僧,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已经找不到五年前来到寒山寺时曾经驻足过的那片茂密的竹林,京杭大运河湍流的水声依稀还回想在耳畔,那座江枫桥,拱形的桥洞,古朴的气息依然扑面而来,亲自撞一下寒山寺的大钟,空灵、飘渺的钟声回荡在古城的上空。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夜啼霜乌”寒山寺至今仍然吸引着许多人来到这里敲钟祈福。结束了江南之行,旅游车终于驶上了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知道就要和这座古城说再见了,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流过面颊。六天的江南之行,在带领客人领略烟雨江南秀美风光的同时,还能了却一个曾经的梦想,终于见到了真实的你,姑苏城里温馨的相聚,没有距离,一切如久未相见的亲人那样亲切。
一步一个台阶,我扎扎实实地走着,当然也不忘浏览身旁的景致。梵净山有着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山中繁衍生息着2600多种生物,其中不乏7000万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堪称人类难得的生态王国。早在1986年,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567平方公里,同年又入选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被誉为“地球和人类之宝”,是我国14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成员之一。遗憾的是,这古老的森林,多样的物种,一切的一切,都处在云雾之中,平时或许偶尔能见,今天却只能望雾生叹。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烟雨江南,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迹,留下了文字,留下了我们短暂的相聚。不会忘记我们的约定,和所有因文字相识相知的好朋友们相守文字、不离不弃。盼望着有一天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够团聚在一起。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寒山寺是来到苏州后的必游之地。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的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外。
路的两旁,倒也能见着一稀奇古怪之树,似乔木非乔,似灌木又非灌木,从树的形态看,没有主干,却又似乎全是主干。树冠整齐,就象是园工剪过似的。看树身,很是苍老,象是经历过苍桑岁月。越往上,这些树就越矮,越显苍老。树奇,而让树扎根的土壤更奇。它们没有很深的土层,只有岩石上薄薄的一点泥土,而这不起眼的土层,却有着10-14亿年的高龄。这些生长在古老地层的树,是如此的茁壮,如此经得起风雨。梵净山的岩石也很奇怪,一层一层的,象是页岩,却比页岩坚硬得多,处在高山之巅,历经千百万年风吹雨打,却没见风化碎落,始终保持着不屈的坚韧。看那蘑菇石、翻天印,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梵净山的与众不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