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人们不仅着迷于其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多样的风格变化,更会对乐曲传达的深刻思想和精神意志叹为观止。尽管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同文化语境和人生经历关系紧密,真正推动其创作发展的核心要素却是作曲家一生秉持的艺术使命和创新精神。如何在古典主义音乐的宏观背景上推陈出新、开辟新路,是作曲家创作实践的核心目标。
贝多芬创作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和重奏作品虽然带有模仿前辈的痕迹,但是鲜明的个人风格日益显现。著名的《“悲怆”钢琴奏鸣曲》是作曲家早期风格发展的里程碑。他将强烈的悲剧情感投入创作之中,在第一乐章的引奏部分展现内心的绝望和创伤。快板部分的疾速运动同多次回顾的引奏产生对比,表现出个体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此,贝多芬开始将深刻的情感思想注入音乐,使器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价值显著提升。
1797年,正当贝多芬的音乐事业初步展开,向着成熟的方向迅速迈进之时,耳聋的隐忧如魔鬼般尾随而至。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贝多芬忍受着耳聋加剧的打击和难以启齿的痛苦。他曾向亲密的朋友提到自己的耳疾,言语之间充满忧虑和悲伤。